通川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咨询中!打算来通川区投资的老板,您想了解通川区的哪些信息?工业用地信息、厂房租购价格、注册公司流程、招商引资政策、地方产业规划、自然地理环境、自然资源禀赋、社会经济环境、区位交通优势等信息,欢迎致电:400-162-2002
四川达州市通川区位于(县级)四川东北部,是达州市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全区辖10个乡镇和两个街道办事处。幅员444.5平方公里,人口37.73万人。通川区历史悠久,古属巴地,夏时称作“梁州”。东汉和帝时分宕渠县之东置宣汉县。西魏改为石城县。隋改为通州县,明为达州,清改为达县。1976年经国务院批准由达县析出部分地域设立达县市,1993年达川地区行政区划调整时更名达州市,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达川地区设立达州市的同时,达川市更名为达州市通川区。通川区是革命老区,培育了张爱萍、魏传统等共和国将军,徐向前、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指挥战斗,建立苏维埃政权。通川区资源丰富,人杰地灵,经济发展具有独特优势:一是地理环境优越。区内地形以低山浅丘宽谷为主,地势四周高、中部较低,有以洲河为主要干流的三条河流流经境内,全区地处北温带,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,冬无严寒,夏无酷署,年平均气温17.3摄氏度,年平均降水量1211.4毫米,适宜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。盛产粮食、蔬菜、瓜果、畜禽以及油桐、柑桔等经济作物。二是资源丰富。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达20余种,其中尤以煤、天然气储量较大。水能资源蕴藏量达9.6万千瓦,可开发量达83%以上。三是交通通讯方便,公用设施较好。素有“川东北门户”之称的通川区,是川东北的交通枢纽和川、陕、鄂物资集散地,襄(樊)渝(重庆)铁路横贯境内,达(州)成(都)铁路在此始发,达(州)万(州)铁路、达(州)渝(重庆)高速公路正在全面建设,以国道210线为主体的国、省、县级公路网络四通八达;河市机场可直飞成都、西安、武汉、重庆等地;邮电通讯日臻完善,程控电话连接千家万户,移动电话、无线寻呼等现代通讯覆盖全区城乡。达州宾馆、华夏大厦、双狮宾馆、华洋酒家等星级宾馆设备先进、功能齐全、环境舒适。经济发展自1976年建市,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,通川区历经了两次行政区划调整。全区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,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、四中全会精神,深化改革,扩大开放,奋勇拼搏,于1997年率先在四川省建成了川东北地区第一个小康区,开创了政治稳定、经济发展、社会进步的良好局面。一是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,基本形成了轻化工、食品饮料、建筑建材等三大支柱产业,“兰森”日化、“迪生”啤酒、“月亮”食品等骨干企业的产品质量过硬,经济效益明显。二是以农业产业化为重点,以农民增收为核心,突出城郊型特色的农村经济稳步发展。建成了蔬菜、畜牧、水果、水产、花卉、食用菌等六大生产基地。三是商贸流通购销两旺,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的地位日益突出。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采购供应、批发零售、仓储运输等服务体系。四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,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4.66平方公里,天然气供气率达82.85%,自来水普及率达98.27%,人均拥有公共绿地6.13平方米。一九九九年,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.5亿元,同比增长4.4%;财政收入1.25亿元,同比增长5.27%;农民人均纯收入2851元,比上年净增101元。在四川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类区先进县中,位居全省丘陵先进县第三名,自一九九二年起在达州市综合经济社会目标考评中荣获第一名,实现“四连冠”。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,工业上形成了建材、食品、轻化制药三大优势产业,有灯影牛肉、蓝剑啤酒、旭阳水泥等优势品牌;农业上突出“城郊”特色,加快“经作区”建设步伐,形成了蔬菜、畜禽、瓜果、花卉、休闲观光五大支柱产业;商贸上建成了一批具有特色和规模的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,辐射聚集效应日益突出,商贸大区正在逐步形成。获得“全省丘陵地区先进县”、“全国科普示范区”和“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区”荣誉称号。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,基本形成了轻化工、食品饮料、建筑建材等三大支柱产业,“兰森”日化、“迪生”啤酒、“月亮”食品等骨干企业的产品质量过硬,经济效益明显。农业产业化为重点,以农民增收为核心,突出城郊型特色的农村经济稳步发展。建成了蔬菜、畜牧、水果、水产、花卉、食用菌等六大生产基地。商贸流通购销两旺,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的地位日益突出。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采购供应、批发零售、仓储运输等服务体系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,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4.66平方公里,天然气供气率达82.85%,自来水普及率达98.27%,人均拥有公共绿地6.13平方米。一九九九年,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.5亿元,同比增长4.4%;财政收入1.25亿元,同比增长5.27%;农民人均纯收入2851元,比上年净增101元。在四川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类区先进县中,位居全省丘陵先进县第三名,自一九九二年起在达州市综合经济社会目标考评中荣获第一名,实现“四连冠”。自然地理通川区是地理环境优越。区内地形以低山浅丘宽谷为主,地势四周高、中部较低,有以洲河为主要干流的三条河流流经境内。通川区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达20余种,其中尤以煤、天然气储量较大。水能资源蕴藏量达9.6万千瓦,可开发量达83%以上。全区地处北温带,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,冬无严寒,夏无酷署,年平均气温17.3摄氏度,年平均降水量1211.4毫米,适宜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。历史沿革1976年由达县析出设立达县市,1993年更名为达川市,1999年更名为达州市通川区。通川区历史悠久,古属巴地,夏时称作“梁州”。东汉和帝时分宕渠县之东置宣汉县。西魏改为石城县。隋改为通州县,明为达州,清改为达县。1976年经国务院批准由达县析出部分地域设立达县市,1993年达川地区行政区划调整时更名达州市,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达川地区设立达州市的同时,达川市更名为达州市通川区。风土人情铜梁龙灯始于明,盛于清,繁荣于当代。其发展经过了火龙、正龙、肉龙三个阶段。早期的火龙用绳索、竹篓连接头尾,舞龙时龙身施放烟火,气氛热烈,场面活跃。但火龙有躯无肉,龙形象欠佳。中期的正龙头大颈长,以篓作节,节内点灯以代烟火,舞玩时龙首高昂,灯火蜿蜒,景象十分壮观。但龙体态不全,身躯仍少真实感。最后形成的肉龙,以彩绘纸粘糊龙身,龙体完整,有骨有“肉”。舞玩时头尾摆动灵活,躯体伸缩自如,内部盏盏灯火映照出金甲赤脊的龙身,熠熠生辉,美观动人。由于肉龙体态长大,舞玩时形如蠕动,故又称“蠕龙”。近几十年来,铜梁龙又在传统肉龙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设计,集狮头、鹿角、虾腿、鳄鱼嘴、乌龟颈、蛇身、鱼鳞、蜃腹、鱼脊、虎掌、鹰爪、金鱼尾于龙一身,且将传统闭口龙改制为张口龙,龙口内加做龙舌与口宝。新创的铜梁龙英姿勃发,神威贲张,大有吞云吐雾、气夺天地之概。铜梁龙的特征可归纳为大、长、活三个字。“大”不仅指体形,且指造型夸张,美工上集国画、素描、剪纸、刺绣等技巧为一体,并参考戏剧脸谱的描绘手法,彩笔走脊、描箸,着重突出龙的气质,使其神采丰腴、气势磅礴。龙身长一般在24节左右,比例适中,舞动灵活。“活”是说舞龙操作中引入机械原理,研制出手摇、发条、电动等各种方式,使龙腾跃翻卷更加灵动潇洒,活灵活现。近年铜梁又开发出千姿百态的玩具型、装饰型小蠕龙,铜梁龙正进入人们更广阔的生活领域。建国35周年庆祝时,九条铜梁龙盘旋翻飞于天安门广场,曾引起国内外观者的啧啧惊叹。1988年中国北京首届国际旅游年龙舞大赛中,铜梁龙一举夺得金杯。现在铜梁龙已超越国界,飞向日本、东南亚及欧美许多国家和地区。行政区划通川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。tongchuanqu511702635000区人民政府驻西外镇通川区辖3个街道(东城、西城、朝阳)、7个镇(西外、北外、罗江、蒲家、复兴、双龙、魏兴)、3个乡(新村、盘石、东岳)。公路建设公路是通川区综合交通运输的主体,公路网密度为2.85公里/平方公里。通过三十年的发展,目前已形成以国道210线、省道万邻路、广开路、通宣路为干线和以魏复路、西木路、达七路、双新路、龙犀公路、东莲公路等县、乡道为辅助线的公路网络,通达周围各县和本区各乡镇。全区国、省、县、乡公路总里程为1284.883公里,其中:国道14.277公里、省道49.661公里、县道66.645公里、乡道374公里、村道780.3公里。在“九五”期间,该区更加重视交通发展,全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腾飞的跑道。1997年,魏复公路、塔环公路、宣罗公路、达开公路盘石段和朝阳公路改建工程相继竣工。1998年,广开公路火车2路至货场段改建工程和通川桥重建工程相继竣工。1996年12月,国家重点道路工程达渝高速公路重点控制工程开工,次年5月路基工程全线开工。2004年6月达渝高速公路罗江至重庆段220公里全线竣工通车。2000年以来,我区狠抓机遇,努力改造境内通乡公路,提高技术等级和通行能力,交通面貌日新月异。2003年,改建完成通乡油路双新公路13公里;2005年,改建完成通乡油路达七公路7公里;2006年7月1日,连接省道达开路和县道达七路的明月江二桥正式竣工通车,标志着通川区在全市率先实现“乡乡通油路”目标,并为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条件。
四川达州市通川区位于(县级)四川东北部,是达州市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全区辖10个乡镇和两个街道办事处。幅员444.5平方公里,人口37.73万人。通川区历史悠久,古属巴地,夏时称作“梁州”。东汉和帝时分宕渠县之东置宣汉县。西魏改为石城县。隋改为通州县,明为达州,清改为达县。1976年经国务院批准由达县析出部分地域设立达县市,1993年达川地区行政区划调整时更名达州市,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达川地区设立达州市的同时,达川市更名为达州市通川区。通川区是革命老区,培育了张爱萍、魏传统等共和国将军,徐向前、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指挥战斗,建立苏维埃政权。通川区资源丰富,人杰地灵,经济发展具有独特优势:一是地理环境优越。区内地形以低山浅丘宽谷为主,地势四周高、中部较低,有以洲河为主要干流的三条河流流经境内,全区地处北温带,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,冬无严寒,夏无酷署,年平均气温17.3摄氏度,年平均降水量1211.4毫米,适宜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。盛产粮食、蔬菜、瓜果、畜禽以及油桐、柑桔等经济作物。二是资源丰富。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达20余种,其中尤以煤、天然气储量较大。水能资源蕴藏量达9.6万千瓦,可开发量达83%以上。三是交通通讯方便,公用设施较好。素有“川东北门户”之称的通川区,是川东北的交通枢纽和川、陕、鄂物资集散地,襄(樊)渝(重庆)铁路横贯境内,达(州)成(都)铁路在此始发,达(州)万(州)铁路、达(州)渝(重庆)高速公路正在全面建设,以国道210线为主体的国、省、县级公路网络四通八达;河市机场可直飞成都、西安、武汉、重庆等地;邮电通讯日臻完善,程控电话连接千家万户,移动电话、无线寻呼等现代通讯覆盖全区城乡。达州宾馆、华夏大厦、双狮宾馆、华洋酒家等星级宾馆设备先进、功能齐全、环境舒适。经济发展自1976年建市,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,通川区历经了两次行政区划调整。全区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,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、四中全会精神,深化改革,扩大开放,奋勇拼搏,于1997年率先在四川省建成了川东北地区第一个小康区,开创了政治稳定、经济发展、社会进步的良好局面。一是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,基本形成了轻化工、食品饮料、建筑建材等三大支柱产业,“兰森”日化、“迪生”啤酒、“月亮”食品等骨干企业的产品质量过硬,经济效益明显。二是以农业产业化为重点,以农民增收为核心,突出城郊型特色的农村经济稳步发展。建成了蔬菜、畜牧、水果、水产、花卉、食用菌等六大生产基地。三是商贸流通购销两旺,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的地位日益突出。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采购供应、批发零售、仓储运输等服务体系。四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,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4.66平方公里,天然气供气率达82.85%,自来水普及率达98.27%,人均拥有公共绿地6.13平方米。一九九九年,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.5亿元,同比增长4.4%;财政收入1.25亿元,同比增长5.27%;农民人均纯收入2851元,比上年净增101元。在四川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类区先进县中,位居全省丘陵先进县第三名,自一九九二年起在达州市综合经济社会目标考评中荣获第一名,实现“四连冠”。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,工业上形成了建材、食品、轻化制药三大优势产业,有灯影牛肉、蓝剑啤酒、旭阳水泥等优势品牌;农业上突出“城郊”特色,加快“经作区”建设步伐,形成了蔬菜、畜禽、瓜果、花卉、休闲观光五大支柱产业;商贸上建成了一批具有特色和规模的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,辐射聚集效应日益突出,商贸大区正在逐步形成。获得“全省丘陵地区先进县”、“全国科普示范区”和“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区”荣誉称号。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,基本形成了轻化工、食品饮料、建筑建材等三大支柱产业,“兰森”日化、“迪生”啤酒、“月亮”食品等骨干企业的产品质量过硬,经济效益明显。农业产业化为重点,以农民增收为核心,突出城郊型特色的农村经济稳步发展。建成了蔬菜、畜牧、水果、水产、花卉、食用菌等六大生产基地。商贸流通购销两旺,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的地位日益突出。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采购供应、批发零售、仓储运输等服务体系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,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4.66平方公里,天然气供气率达82.85%,自来水普及率达98.27%,人均拥有公共绿地6.13平方米。一九九九年,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.5亿元,同比增长4.4%;财政收入1.25亿元,同比增长5.27%;农民人均纯收入2851元,比上年净增101元。在四川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类区先进县中,位居全省丘陵先进县第三名,自一九九二年起在达州市综合经济社会目标考评中荣获第一名,实现“四连冠”。自然地理通川区是地理环境优越。区内地形以低山浅丘宽谷为主,地势四周高、中部较低,有以洲河为主要干流的三条河流流经境内。通川区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达20余种,其中尤以煤、天然气储量较大。水能资源蕴藏量达9.6万千瓦,可开发量达83%以上。全区地处北温带,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,冬无严寒,夏无酷署,年平均气温17.3摄氏度,年平均降水量1211.4毫米,适宜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。历史沿革1976年由达县析出设立达县市,1993年更名为达川市,1999年更名为达州市通川区。通川区历史悠久,古属巴地,夏时称作“梁州”。东汉和帝时分宕渠县之东置宣汉县。西魏改为石城县。隋改为通州县,明为达州,清改为达县。1976年经国务院批准由达县析出部分地域设立达县市,1993年达川地区行政区划调整时更名达州市,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达川地区设立达州市的同时,达川市更名为达州市通川区。风土人情铜梁龙灯始于明,盛于清,繁荣于当代。其发展经过了火龙、正龙、肉龙三个阶段。早期的火龙用绳索、竹篓连接头尾,舞龙时龙身施放烟火,气氛热烈,场面活跃。但火龙有躯无肉,龙形象欠佳。中期的正龙头大颈长,以篓作节,节内点灯以代烟火,舞玩时龙首高昂,灯火蜿蜒,景象十分壮观。但龙体态不全,身躯仍少真实感。最后形成的肉龙,以彩绘纸粘糊龙身,龙体完整,有骨有“肉”。舞玩时头尾摆动灵活,躯体伸缩自如,内部盏盏灯火映照出金甲赤脊的龙身,熠熠生辉,美观动人。由于肉龙体态长大,舞玩时形如蠕动,故又称“蠕龙”。近几十年来,铜梁龙又在传统肉龙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设计,集狮头、鹿角、虾腿、鳄鱼嘴、乌龟颈、蛇身、鱼鳞、蜃腹、鱼脊、虎掌、鹰爪、金鱼尾于龙一身,且将传统闭口龙改制为张口龙,龙口内加做龙舌与口宝。新创的铜梁龙英姿勃发,神威贲张,大有吞云吐雾、气夺天地之概。铜梁龙的特征可归纳为大、长、活三个字。“大”不仅指体形,且指造型夸张,美工上集国画、素描、剪纸、刺绣等技巧为一体,并参考戏剧脸谱的描绘手法,彩笔走脊、描箸,着重突出龙的气质,使其神采丰腴、气势磅礴。龙身长一般在24节左右,比例适中,舞动灵活。“活”是说舞龙操作中引入机械原理,研制出手摇、发条、电动等各种方式,使龙腾跃翻卷更加灵动潇洒,活灵活现。近年铜梁又开发出千姿百态的玩具型、装饰型小蠕龙,铜梁龙正进入人们更广阔的生活领域。建国35周年庆祝时,九条铜梁龙盘旋翻飞于天安门广场,曾引起国内外观者的啧啧惊叹。1988年中国北京首届国际旅游年龙舞大赛中,铜梁龙一举夺得金杯。现在铜梁龙已超越国界,飞向日本、东南亚及欧美许多国家和地区。行政区划通川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。tongchuanqu511702635000区人民政府驻西外镇通川区辖3个街道(东城、西城、朝阳)、7个镇(西外、北外、罗江、蒲家、复兴、双龙、魏兴)、3个乡(新村、盘石、东岳)。公路建设公路是通川区综合交通运输的主体,公路网密度为2.85公里/平方公里。通过三十年的发展,目前已形成以国道210线、省道万邻路、广开路、通宣路为干线和以魏复路、西木路、达七路、双新路、龙犀公路、东莲公路等县、乡道为辅助线的公路网络,通达周围各县和本区各乡镇。全区国、省、县、乡公路总里程为1284.883公里,其中:国道14.277公里、省道49.661公里、县道66.645公里、乡道374公里、村道780.3公里。在“九五”期间,该区更加重视交通发展,全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腾飞的跑道。1997年,魏复公路、塔环公路、宣罗公路、达开公路盘石段和朝阳公路改建工程相继竣工。1998年,广开公路火车2路至货场段改建工程和通川桥重建工程相继竣工。1996年12月,国家重点道路工程达渝高速公路重点控制工程开工,次年5月路基工程全线开工。2004年6月达渝高速公路罗江至重庆段220公里全线竣工通车。2000年以来,我区狠抓机遇,努力改造境内通乡公路,提高技术等级和通行能力,交通面貌日新月异。2003年,改建完成通乡油路双新公路13公里;2005年,改建完成通乡油路达七公路7公里;2006年7月1日,连接省道达开路和县道达七路的明月江二桥正式竣工通车,标志着通川区在全市率先实现“乡乡通油路”目标,并为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条件。
四川招商项目
-
四川秦巴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四川-达州-通川区
-
通川秦巴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四川-达州-通川区
-
四川创丰汇孵化器四川-达州-通川区
-
达州秦巴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四川-达州-通川区
-
四川福源京达产业园四川-达州-通川区
-
四川达州通川经济开发区四川-达州-通川区
四川招商政策
招商政策
投资流程
土地招拍挂
厂房价格
注册公司
优惠政策
四川投资流程
外商投资
买地自建
厂房租赁
写字楼租赁
公司注册
优惠政策
招商中心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
立即获取